查詢原住民小學 依縣市查詢
目前位置:首頁 部落集會所 部落事典 |@DWAKX

部落之星 部落的容顏 部落事典

舉世聞名的布農八部合音












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是一首在傳統布農社會於每年二月播種祭(minpinan)之前,郡社及巒社群人所唱的一首祭歌。由於其演唱的複雜性及禁忌的限制,因此無形中增添了很多外加的神秘感及不同的解釋法。
以小米(dilas)為主食的布農族人,在每年整地完畢到播種祭之前,就運用一套嚴肅的祭儀,透過pasibutbut的集體演唱,把布農族人的心願及祈求傳達給dehanin。

由於儀式的嚴肅性,pasibutbut的演唱自然也加上了不少限制及禁忌,過去在傳統的約定俗成之下,族人也都恪遵規矩,嚴守禁忌,以最虔敬的心情來演唱。

pasibutbut在郡社群、巒社群中視為虔誠之祭歌,然而這種世上罕見而奇特的唱法,布農族的祖先們是從哪裡學會這首歌呢?據仍然演唱pasibutbut的數個村落調查採訪結果不外乎下列三種傳說:

  1.布農族的祖先們在某一次狩獵行動中,乍見幽谷之中飛瀑流瀉,蔚為奇觀,尤其是在幽谷中飛瀑流瀉造成的迴響,令他們聞之不禁生出肅穆敬畏之感,回到社中之後他們發現今年的小米收成比起過去任何一年都要豐盛,於是聯想起或許天神dehanin預示其所好,於是社中這些男子將在瀑布中所學到的音響傳頌下去,代代不絕。持這種說法的以高雄縣郡社群的布農族為最多。

  2.也在一次狩獵到某一獵場時,他們祖先發現了一棵巨大的枯木橫亙於地,巨木中間巳中空,此時成群的蜜蜂(linmo),又稱(hatongusazu)展翅嗡嗡作響,在中空的巨木之天然共鳴箱中鳴響,族人雀躍不已,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聽過這種天籟之音。於是這些男子將他們在山中聽到的音響模仿唱出,加上族人個個都是合唱的能手,於是代代相傳下去。台東縣境內郡社群及南投縣信義鄉(明德、羅娜)布農族都持這種說法。

  3.花蓮縣卓溪鄉崙天部落巒社群布農族則認為他們祖先聽到在結穗盈盈的小米田中,成群結隊的小鳥振翅疾飛而過的聲音,交相模仿而學會了這首歌曲。
一到了播種祭之前,祭司決定了祭日,此時祭司會慎選族中這一年之內所謂最聖潔的男子六至十名,住於祭屋之內。次日,祭司帶領這些成年男子在屋外圍成圓圈,雙手互相交叉置於背後,圈內放置種粟一串。此時在祭司的領唱下,先在屋外演唱這首「祈禱小米豐收歌」,然後再慢慢移入屋內,象徵今年播種的小米能豐收,並堆滿穀倉。由於這首祭儀歌曲的演唱形式之特殊性及其與整個祭儀結合的複雜性,這首pasibutbut早已蜚聲國際,中外皆知。

布農族人自稱pasibutbut為「八部音合唱曲」。但是單從音樂的結構觀之,演唱的聲部最多只有三部形成的複音現象。只是唱這首曲子時,必須要八名成年男子以上分成『mahOsgnas」、 「manda」、「mabonbon」、「lagnisgnis」等四個聲部,再依一套嚴謹的規則慢慢依次進入合唱。由於每一位歌者的音質迥異,因此八部合音的錯覺現象於焉產生。無論如何pasibutbut已是一首中外皆知,並且最具特色的布農族傳統歌謠。

●作者/ 花蓮縣古風國小 呂必賢 校長(兼任卓楓國小校長)
●圖片提供 / 花蓮縣卓楓國小布農博物館

回上頁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2003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公視新聞部原住民組企劃公視網際網路組製作